中國商務新聞網 近日,中新雙方共同編制的《中新(重慶)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“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”合作規劃》正式印發。6月8日,重慶市中新示范項目管理局局長曾菁華在該合作規劃發布會上介紹,“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”常態化開行5年來,已經形成了國際鐵海聯運、跨境公路運輸、國際鐵路聯運等三種主要物流組織形式,通道覆蓋內蒙古、廣西、四川等13個?。ㄊ?、自治區),與中歐班列、長江黃金水道有機銜接,貨運規模與輻射區域不斷擴展,展示了陸海新通道的強大合力和巨大的潛力。
“通道運行以來實現了量質雙升級,高效銜接‘一帶一路’和長江經濟帶?!敝貞c市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副主任、新聞發言人胡紅兵說,2021年重慶經通道貨運量增加至11.2萬標箱,貨值增加至187億元,分別增長37倍、31倍。今年1—4月,重慶經通道運輸3.7萬標箱、貨值超63億元,通道網絡擴展至107個國家(地區)的316個港口。
與此同時,重慶還常態化發布通道發展指數,打造監測通道發展情況的“晴雨表”,加快多式聯運“一單制”,累計簽發提單1459單、貨值1.44億美元??缇辰鹑诜掌脚_西部陸海新通道融資結算應用場景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,為物流企業融資及支付超過19億美元。國際貿易“單一窗口”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正式上線,實現單證成本降低50%以上。
此外,搶抓中老鐵路機遇,陸海新通道還實現了中老鐵路班列去、回程和常態化三個全國第一。與中歐班列、長江黃金水道累計實現聯運1萬標箱和4.1萬標箱,強化了“一帶一路”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作用。
胡紅兵表示,下一步,重慶將推動陸海新通道加快四個“全覆蓋”。
一是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建設“13+1”全覆蓋。按照“統一品牌、統一規則、統一運作”原則,推動沿線共建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,同步成立區域工作機構,加快實現“13+1”全覆蓋。
二是實現通道服務從中國西部到RCEP全覆蓋。將出臺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與東盟國家合作行動方案(2022—2025)》,提升海外貨物集散分撥能力和RCEP國家的貿易往來。
三是實現鐵公水空多種物流方式全覆蓋。穩定開行鐵海聯運班列,拓展至東盟國家的國際聯運班列。健全跨境公路運輸體系。構建通道航空貨運平臺,強化面向東盟重要樞紐的航線密度。
四是實現智能化引領通道建設全覆蓋。探索國際多式聯運、陸海貿易規則、數字通道等標準規則體系,搭建公共信息平臺,擴大跨境金融區塊鏈場景應用范圍,推廣“一單制”和數字提單試點應用,探索實現物流、銀行、保險等多方數據互認互信。
重慶市國際物流口岸服務協會副秘書長蔣嘯冰激動地告訴記者,《合作規劃》正式發布具有里程碑意義。特別是基礎設施和供應鏈物流領域合作的13條措施,聚焦通道沿線國際合作軟、硬件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網絡建設,以及跨境貿易便利化與通道創新引領、降本增效、綠色發展,必將惠及重慶乃至廣大西部地區的國際貿易、國際物流與國際投資等諸多市場主體,助推我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合作,開創中新國際合作新局面。(俞芳)